查看原文
社会

选择安乐死的上海女孩为何引起巨大争议?

仝麟阁 麟阁经略 2024年10月30日 14:10
成为仝麟阁的资深读者点击上方「麟阁经略」→右上角菜单栏→设为星标,其他平台读者请关注公众号“麟阁经略”

因为热爱生命,更有勇气面对死亡


最近有件事令我动容,一位身受红斑狼疮折磨多年的上海女孩“沙白”,选择赴瑞士进行“安乐死”。在生前的视频中,她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决定,并和家人告别。

简单科普一下,红斑狼疮是一种免疫疾病,发病成因和基因有关,现代医学至今无法防治。不是很多网友臆测的“不注意健康”所导致的。

在发病时,红斑狼疮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,包括沙白所遇到的肾衰竭。一旦病情到这个地步,基本宣告绝症,余下的生命时间只能靠透析在痛苦中苟活。

43岁的沙白,在20岁确诊了红斑狼疮,在和病魔斗争了二十多年、试尽一切办法后,生命对她已不是一种享受,而变成了折磨,最终选择有尊严地面对死亡。

有人说她不热爱生命。我觉得恰恰相反,正是因为她热爱生命,所以无法接受在病榻上度过余生。在与病魔斗争的岁月里,她成为全上海薪资最高的托福讲师,旅行了四十多个国家。

每个人有不同的评价角度,但我支持她的公开表达,一方面这是她的自由、合法权利,另一方面,她展示了一种国人缺少的对死亡和生命的思考,我敬佩她的勇气。

至于网上不少人对一个不幸者的诋毁和网暴,我更是嗤之以鼻。说什么“沙白的行为在鼓励自杀”,这种人连基本的逻辑都不具备。

沙白赴瑞士安乐死,是为了有尊严地离开世界、不必被病痛折磨。她的痛苦来自于无法逃避的客观现实,而不是由心理原因导致的主观上厌弃生命。

人是不是可以因为客观无法改变的悲惨人生而选择安乐死?中西方文化有不同的理解,中国人认为活着是一种义务,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,好死不如赖活。

而西方文化的认知,可以用一个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寓言说明。《俄狄浦斯王》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:

某城邦的王子俄狄浦斯在降世后,神谕告知国王,此子将杀父娶母。为了阻止预言兑现,俄狄浦斯被下令处死,却被怀恻隐之心的下人偷偷抚养长大。

长大后的俄狄浦斯除暴安良,弑杀了为祸一方的怪兽,成为整个希腊的英雄。然而他最终没有逃过宿命,阴差阳错杀死了自己的生父,并娶了自己的母亲。

但故事的点睛之笔正在于结局。被命运玩弄的俄狄浦斯放弃了王位,选择刺瞎双眼、自我放逐,在无法改变的宿命面前,他用坚强的意志来控诉命运的不公。

这就是古希腊的浪漫主义精神,不管命运如何安排,我也有权利决绝接受。命运是残酷的,但人的自由意志无法被抹杀。俄狄浦斯相信尊严乃超过生命的崇高之物,逆来顺受的苟且人生不值一过。

在中国文化里,我们强调的是忍耐、好死不如赖活。活着最重要,至于为什么而活,要活成什么样子,答案往往是传宗接代、光宗耀祖,为了集体或者父母。

好死不如赖活,这也是华夏政治生态能得以建立的根本、秦制榨取的基础,源源不断的生育大军为了无明的目标苟活。即使生如草芥、命如刍狗,也能找出各种理由自我安慰,热衷于繁衍后代,最后将苦难延续,化作奴性的养料。

沙白无疑是勇敢的、自由的,因为热爱生命,更有勇气面对死亡。而她出现在上海,我一点都不意外。

说了一堆沉重的话题,下面给大家唱首歌吧:

关于作者

仝麟阁,前财经记者,发表文章累计超过400万字。千万+报道作者,全网百万读者、网易年度影响力创作者。研究领域为政治、历史、经济和社会问题,在多家咨询和教育机构任兼职讲师,现居奥地利维也纳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(我的小号,欢迎关注)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麟阁经略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选择留言身份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